《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参考
0925 1355
《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生平及其写作风格,理解并背诵第一段。
能力要求:能利用所学知识、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背诵课文,教师可依据文段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指导学生背诵。
学法指导:在背诵中深入体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学生有人喊还有项脊轩,教师回应)对,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二、介绍
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