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公路工程的软基处理方法
摘要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公路工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软土地基的特性及路堤软基破坏原因的分析,阐述在公路工程中常用的几种软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路基;治理方法
1概述
所谓软土就是强度比较低、压缩性比较高的软弱土层,软土地基一般由软土、泥炭、腐殖土、有机质土组成,结合其他指标,可将软土划分为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炭五种类型。通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称为软土,把有机质含量很高的泥炭、泥炭质土总称为泥沼。软土无论按成因还是按土质划分,种类很多.但它们都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工程特性:①颜色以深色为主,粒度成分以颗粒为主,有机质含量高;②天然含水量高,容重小,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超过30%;相对含水量大于1.0;软土的饱和度高达100%,甚至更大,天然容重为 1.5~19KN/m3;③天然孔隙比大,一般大于 1.0;④渗透系数小,一般小于10-6cm/s数量级,沉降速度慢,固结完成所需时间较长;⑤粘粒含量高,塑性指数大;
⑥高压缩性,压缩系数大,基础沉降量大,一般压缩系数大于0.5Mpa-1;⑦强度指标小,软土的快剪凝聚力小于10Kpa,快剪内摩擦角小于5°;固结快剪的强度指标略高,凝聚力小于15Kpa,内摩擦角小于10°;⑧软土的灵敏度高,常介于2~10之间,有时大于10,具有显著的流变特性。
2软弱土基的处理措施
软基的治理方法非常多,一般常见的有:挤密砂桩,碎石桩,粉喷桩,抛石挤淤,挖除换填片石或土,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土工织物等。但概括起来就是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两种方法。软弱地基处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投资少、效益高、少占农田和安全实用;密切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施工力量和工期要求,因地制宜,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2.1浅层处理
1)砂垫层。当软土距地面不深并且软弱土层的厚度比较薄时采用砂垫层的方法进行处理。砂垫层为设置于路堤填土与软土地基之间的透水性垫层,可起排水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填土荷载作用下的集中孔隙水的顺利排出,既加快了地基的固结,还可以保护路堤免受孔隙水浸泡。砂垫层的质量很重要,它取决于砂粒大小和含泥量多少,砂垫层一般以中、粗砂和含泥量少于3%的砂为宜,同时应注意其厚度和设置位置,砂垫层厚度应视路堤高度,软土厚度及其压缩性而定,一般为30cm-80cm。施工时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当路段地基比较湿软时,应在砂垫层之下设置一层相当于路堤沉降量的土垫层,可以保证其上的砂垫层不会沉降到地面标高以下,使砂垫层真正起到排水作用。当路段采用砂砾填筑路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