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50732_中国古代吹管乐器溯源
文 图/蒋薇
三四千年前的上古时期,华夏
就以礼乐通神、治国、教化
民众,辉煌的音乐文明孕育出众多形态各异的乐器。《周礼·春官·笙师》载:“笙师掌教龡竽、笙、埙、龠、箫、篪、篴、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这些乐器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为现今民族乐器的滥觞,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各领风骚、历久弥新。《周礼》所载的“龠、箫、篪、篴”
是中国吹管乐器笛箫的前身,均为无簧
吹管类乐器。无论竖吹、横吹、斜吹,
还是单管、编管,它们都用口腔吹出成
束气流,以斜面的角度吹入管状乐器的
吹口端,从而产生边棱振动,在管内形成音波,并以横开的音孔缩短管长,发出与管长相应的音高频率。笛箫在中国传统乐器中的地位举足
轻重,因其极具表现力的音色和极强的
艺术感染力,常常居于乐队的首位。历
经数千年的斗转星移,周代的龠、箫、篪、
篴发生了怎样的流变?这里尝试通过梳
理出土文物,查证历代文献,比对传世
的图画、石刻等,厘清源流,一探民乐
吹管的古往今来。“龠”之溯源史载,夏朝有皇家乐舞《夏籥》(又作《夏龠》,又名《大夏》,“籥”“龠”读“月”
48中国古代吹管乐器溯源Origins
文化探源明代韩邦奇《恭简公志乐》之“周舞”图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