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在浙江省教育厅、浙江师范大学组织的“百人千场”送教下乡到永嘉二中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汉家寨》一课,就散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主题作了一次
尝试。下面我根据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
实践,来谈谈在学生实践性活动方面的一些
探索。
一、教学设计
《汉家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
散文。这一单元的话题是“那一串记忆的珍珠”,从散文的选材角度看,是对过去生活片段的回忆,
属于回忆性散文。文章再现了作者在
胡奇良,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青年语文教
师发展课题组成员,绍兴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
人,绍兴市学科教研大组(学科教学研究核心组)
成员,绍兴市“考试与评价”项目组成员,绍兴市
首届中小学教科研指导工作委员会成员。2015
年8月—2017年1月在新疆阿克苏阿瓦提县第四
中学支教。现就职于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
曾获“鲁迅作品教与学”征文比赛全国二等奖,浙
江省“学科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主题论文评
比一等奖,绍兴市青年语文教师现场命题比赛一
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获奖或发
表习作30多篇;参编书籍多种,参与或主持课题
多个;出版诗集《风过棉城》。
教学理念:打开文字的眼,和语言一起狂欢。
教学特色:胡奇良老师认为,语言是根,语言是基,语言是旨归,彰显语文学科特征的关键在语言。他的课堂紧紧围绕文本特殊的语言形式,启用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打开每一个文字的眼,由此体察深藏在作者心底的细波微纹,感受理解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情感、价值和文化。
胡奇良老师的教学注重对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对细节特写“触摸玩味”,对剪裁谋篇“互证比较”,和学生一起经由不同的言语形式,一起透过文字表面,走向文本的内心。在他的教学中,诵读吟哦成为课堂的交响,想象神飞成为课堂的旋律,思考表达成为课堂的高潮。如此,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文本独特的感情、精辟的见解和深邃的思想,在澄澈的文字中凸显。
贴着语言走——我这样教《汉家寨》胡奇良(绍兴市高级中学,浙江绍兴312000)名师风采·胡奇良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