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重点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重点、考点
专题一公民道德建设
1、道德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没有道德规范的调整,人们就不知道应当如何交往和共处。
②如果道德水平低下,人们也难以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
③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人们才能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社会才得以安定有序,充满活力。(2)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联系):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道德与法律的不同点(区别):
①首先,道德自人类产生后就始终存在,它的评价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而法律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②其次,道德主要是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通过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一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就由国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施行。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
③第三,道德调节的范围,几乎涉及人们所有的社会关系、所有行为;而法律调节的范围要小得多,它主要涉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从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同样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判善恶、荣辱的根本标准。我们必须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4、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的意义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塑造完美人格。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为什么要继承优良传统?如何继承优良传统?
(1)原因: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要求。
②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格言、诗文以及杰出任务的感人故事,深入人心,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③中华传统美德,凝结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始终是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撑。
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措施:
①继承优良传统,要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