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理论》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课程编号:总学时:32 课内实践学时:0 学分:4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本门课程是为环境设计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网络课程,属于校外实习实训课程,通过网络平台上传课程安排、教案、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文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自学能力。本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地位,是考查课。本门课程针对国内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多元化的现代设计理念,强调环境设计专业中景观设计的规范与方法理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辅导答疑,使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2.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景观的概念及研究重点,熟练掌握景观的系统和构成要素。理解人与景观的互动规律。理解并掌握城市景观的设计原则、方法与步骤,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理论思想与实践能力。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
2.理解:景观设计形式与空间类型。
3.熟悉:景观设计构成要素。
4.掌握:景观设计程序。
三、实施说明
1.成绩考核方法
出勤考核(出勤情况)占20%,日常考核(含沟通情况、学习态度、平时作业资料收集情况等)占30%,结课考核(结课作业质量、上交时间)占50%。三者合计,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多采用引导、启发性教学,使学生能够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