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固定电极并发症及预防
主动固定电极并发症及预防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许静
随着对右室心尖起搏所造成的左室功能障碍的认识及生理性起搏再定义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医生在安置起搏器时改用主动固定电极,并将主动固定电极放置在更为贴近生理性激动的起搏部位,追求更生理的心房、心室激动顺序,避免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另外随着起搏适应症的拓宽,起搏器置入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病人有拔除电极的需要,螺旋电极较翼状电极拔除更安全和容易,故临床运用主动固定导线的数量比例逐年上升。据统计,国内近几年来主动固定导线的使用量每年以10%的增长。由于经验和技术的问题,严重并发症并不少见,植入不成功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但报道很少。
在早年的对照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主动固定导线与被动固定电极一样,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起搏参数,但约有3%的植入患者会在植入3个月内发生起搏阈值升高。这可能与早期电极的材料有关,近年的临床观察显示主动固定导线与被动固定电极一样,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起搏阈值。严重并发症主要为心包压塞和心肌穿孔;主要原因为起搏导线心肌穿孔导致血液渗漏心包,但有时穿孔本身不一定引起心包压塞,而是穿孔后导线顶端螺旋划破心包膜上的血管所造成。在国外多年的临床运用中,心包压塞发生率为0.05-0.1%,。Marleen E 等总结1991-1999年1021名植入患者,其中79使用心房主动固定导线,其余942名为被动心房导线+部分患者心室主动固定,结果显示植入心房螺旋导线明显心包炎发生率高。我院近5年共安置永久起搏器2107例,其中放置心室螺旋电极的共为536例,占起搏总人数的25.4%,心房螺旋电极17例,发生电极穿孔2例,占起搏总人数的0.09%, 穿孔电极均为右室螺旋电极。电极脱位42例,其中翼状起搏电极脱位39例,占2.4%,螺旋电极脱位的共为3例,占使用螺旋电极起搏总人数的0.5%,
正常人的心房或心室壁究竟有多厚?
陈玉华等曾对5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的右心耳按不同的区域进行测量,与5具福尔马林处理前尸体的右心耳进行测量校正,结果显示:右心耳内上、外上区域梳状肌间凹的深度为>6mm,右心耳厚度≥2mm Stephen C等报道, 正常心脏中,右房壁厚度平均为2mm,右室壁厚度为4-5mm。心脏超声测量右室壁厚度范围约
有关主动固定导线应用的文献归类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品特征提示 一、分析现状● ...(也许潜在增加了电极头 端对心房壁的压力) 二、案例介绍(国内三例) 患者 ...
方法:根据所采用的电极导线分为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组和被动固定电极导线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植入术中及术后1个月、3个月起搏参数变化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主动固定...
更多>>总结46例患者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向...心肌穿孔、气胸等并发症,及时处理;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和活动指导,对于预防电极移位...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的应用研究_专业资料。目的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心脏起搏临床...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曝光时间无明显差异。主动...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 ...图QRS波宽度,电极置人后随访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研究_专业资料。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心电图QRS波宽度,电极置入后随访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
患者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者严重心力衰竭,放置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测定有关参数并随访观察。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共使用主动电极导线151根,其中心室电极...
方法对68例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放置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描记起搏心电图测定QRS时间、有关参数,并随访观察。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共使用主动电极导线68...
主动固定电极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_专业资料。由于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耳特殊的解剖结构及起搏的稳定性等特点,因此成为传统的心脏起搏部位。但随着对传统起搏...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