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 / 2017.06 上
92
找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陈 旭 哈今华
“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能源需求乏力,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内陆资源型城市由于对资源开发过分依赖,一旦资源市场需求放缓,整个城市发展将会停滞,甚至出现倒退。内陆资源型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单薄,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逆全球化”等问题影响和冲击。为此,内陆资源型城市应该主动适应并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
“逆全球化”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逆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复苏和贸易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增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逆全球化”不仅使得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而且导致逆向资源流动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逆全球化”开始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中国更加注重经济内生动力挖掘和结构性调整,通过深化工业化转型和城市化转型,提升国内市场消费能力,推动服务产业发展。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消费必须转型。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坚持进一步培育国内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值。从目前看,我国的国内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还不够匹配,消费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要继续深化消费市场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渠道和模式转型,提升消费质量。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必须转型。从我国一、二、三产业比重看,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占到国民经济比重的一半以上,但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服务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向科技化和绿色
化转型。“逆全球化”影响最大的是传统产业,要想使传统产业起死回生,就必须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将科技因素和绿色发展模式融入到产业转型发展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发展的有利契机,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还要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决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行业,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内陆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
内陆资源型城市发展主要通过对本地区自然资源进行开发
利用,并以此作为城市发展基础。广大内陆资源型城市由于地缘、环境和交通等诸多因素限制,城市产业类型较为单一。这些内陆资源型城市多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并形成了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特别是能源开发、冶金化工、电力等方面。但由于其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在产业发展上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粗放型发展等问题突出,一旦遇到危机,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对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首先,资源型产业投入成本大,退出机制不够完善。一般
情况下依托资源的传统产业都毗邻矿区建厂,同时这些产业设备投入都很大,设备用途也较为专一。因此,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就必须面临设备转移问题,但这些设备及其他配套设施专用性都很强,很多新兴产业无法继续使用,甚至根本无法承接这些设备和人力资源。此外,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相对成熟的产业退出机制,产业退出激励有限,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产业缺乏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内陆资源型城市发展都比较早,例如,大庆、玉门等石油城市是伴
【摘要】为有效应对“逆全球化”对我国内陆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内陆资源型城市应坚持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道路,破解“逆全球化”带来的诸多难题。应立足于内陆资源型城市发展实际,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措施,推进内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词】“逆全球化” 内陆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人民论坛2017 6月上p38-95.indd 9217/6/14 上午9:10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