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是国家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蓝图,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阶级办教育,都有自己的特定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与人才标准。从教育文本的比照研究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培养的总路向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培
维普资讯 http://doc.xuehai.net
教 育 评 论
我国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历史转换
胡斌武
( 海南大学政 治与公 共管理 学院副教授 、教育学博士后 )
教育 目的是 国家 人 才培养 的规 格和 蓝 图 ,是各 级各 类学校 必须 遵循 的总 要求 。培养 目标 是 教育 目的在 各级 教育 机构 的具体 化 。无论 哪 个 国家 哪个 阶级 办 教育 ,都 有 自己的 特定教 育 目的 与人 才培 养 目标 。 由于受 生 产力 发展 水平 和社会 经济 政治 制 度 的制 约 ,不 同历史 时 期有
实人 民生 活 ,扶植 社 会生 存 ,发 展 国民生 计 ,延 续 民族 生命 为 目的 ;务期 民族独 立 ,民权 普遍 ,民 生发 展 ,以
促 进 世 界 大 同 。 “ 民 主 义 教 育 ”是 对 “ ” 三 党化 教 育 ” 教 育 方 针 的 辩 护 与 注 释 ,其 实 质 是 企 图掩 盖 “ 化 教 党
育 ” 13 。 9 6年 , 国 民 党 政 府 公 布 了 《 华 民 国 宪 法 草 中
不同的教育 目的与人才标准。从教育文本的比照研究来
看 ,改革开 放后 ,我 国人 才 培养 的 总路 向是 从社 会 主义 精 神 文明 建设角 度培 养 “ 理想 、有 道 德 、有 文化 、有 有
纪律 的社会 主义新 人 ”转 变 到从 建设 有 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案》 ,但因抗战爆发 。直至 14 96年 ,这部宪法才经过修
正后 正式 通 过 ,该宪 法 第 18 规定 : “ 5条 教育 文化 ,应 发 展 国 民 之 民 族精 神 、 自治 精 神 、 国 民道 德 、健 全 体 格 、科 学及 生活智 能 。 ”这是 新 的教育 宗 旨。 社会 主义 建设 初期 ,教育 在 于培 养 有社 会 主义 觉 悟
的有 文化 的劳 动者 。新 中国成 立 后 ,党 和 国家 第一 次 明 确 表 述 教 育 目的是 在 15 9 7年 ,毛 泽 东 同志 在 《 于 正 关
义文化高度培养 “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
公 民”定 位 ;从 四有 “ 人” 到 四有 “ 民” 新 公 。
一
我国古代没有确定的全国统一的教育 目的 ,大都由 些 教 育 家 、思 想 家 提 出 一 些 关 于 教 育 目的 的 个 人 看
确处 理人 民 内部矛 盾 的 问题》 中指 出 : “ 我们 的教 育 方 针 ,应 该 使受 教育 者在 德 育 、智 育 、体 育几 方 面都 得 到 发展 ,成 为有 社 会 主 义 觉悟 的有 文 化 的 劳 动者 。 15 ” 98
法 ,得 到社会 认 可并 流传 后世 ,从而 影 响整 个时 期 的教 育 ,如 教育在 于 “ 民成俗 ” “ 养德 性 ” 化 , 涵 ,在 于 培养 “ 子” “ 人” 君 、 成 ,在 于 发展 人 的 “良知 良能 ”等 皆是 如此 。 1o 9
2年 ,梁 启 超发 表 《 教 育 当定 宗 旨》 一 文 , 论
一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 《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中正
式 肯定 了这 一教 育 目的 ,这是 对 培养 全 面发 展 的社 会 主 义新人 的第 次概 括表 述 。 改 革开 放初 期 ,教 育 在于 培养 有 社会 主 义觉 悟 的 有 文化 的劳 动者 和又红 又专 的人才 。 18 年 ,党 的 十一届 91
六 中全 会通 过 的 《 于 建 国 以来 党 的若 干历 史 问题 的决 关
首次提 出要制 订 和贯彻 全 国统 一 的教 育 宗 旨 ,这 一思 想
被清政府采纳。10 年 ,清政府颁布 《 93 奏定学堂章程》 ,
规 定 “ 于立 学 宗 旨 ,勿论 何 等学 堂 ,均 以忠 者 为 本 , 至 以中 国经 史之 学 为基 ,俾 学生 心 术壹 归于 纯 正 ,而后 以
议》 中关 于教 育 目的指 出 : “ 坚持 德 智 体全 面 发展 、又 红又 专 、知识 分子与 工 人 农 民相结 合 、脑力 劳 动与 体 力 劳动相 结合 的教 育方 针 。 18 年 l 月 ,在 五届人 大 政 ” 91 1
府 工作 报告 中 ,关 于教 育 问题 又 指 出 : “ 受 教育 者在 使
西 学 瀹其 知识 ,练其 艺 能 ,务期 他 日成 材 ,各 适 实 用 , 以仰付 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这是中国近代
教 育史上 最早 由 国家制定 的教育 目的。 10 9 6年 ,清政 府 颁布的 “ 上谕 ” 规定 : “ 堂 以 中学 为 主 ,西 学 为辅 ; 学 培养通才 ,首 重德 育 ;并 以忠 君 、尊 孑 L、尚武 、尚实 诸 端定 其 趋 向。 ”这 一 新 的 教育 目的 反 映 了 当时 “ 中学 为 体 、西 学为用 ”的社会 思潮 和清政 府 的治 国精 神 。 11 9 2年 9月 2日,教育 部根 据 临时 教育会 议 的决 定
德 育 、智育 、体 育几 方 面都 得 到发 展 ,成 为有 社 会 主义
觉 悟 的有文 化 的劳动 者 和 又红 又 专 的人才 ,坚持 脑力 劳 动和体 力劳 动相结 合 ,知识 分子 与工 人农 民相结合 。 ” 2 0世 纪 8 0年代 ,教 育在 于 培 养有 理 想 、有 道德 、 有 文化 、有 纪律 的 “ 四有 ”新 人 。x d 平 同 志根 据 马克 l,  ̄
公布 了民国教育宗 旨,即 “ 注重 道德教育 ,以实利教
育 、军 国 民教 育辅 之 ,更 以美 感 教 育 完成 其 道 德 ” 。民 初 “ 育 ” 并 举 的 教 育 目的 否 定 了 清末 教 育 宗 旨 “ 五 忠 君 ” “ 孔 ” 的 内容 ,反 映 了历 史 的进 步 。 1 1 、 尊 9 5年 ,
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 主义觉悟 的有文化的劳
动者 ,
从 建 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事 业 发 展 的 需 要 出发 , 提 出 “ 四有 ” 人 才标 准 。 18 9 0年 1 2月 2 5日 ,在 中共 中 央工
袁世凯颁布 《 教育宗旨 》,规定教育在于 “ 国、尚武 、 爱
崇实 、法 孔孟 、重 自治 、戒 贪 争 、戒 躁进 ” . ,这 一 教 育 宗 旨是 清 末 教 育宗 旨的 翻版 ,反 映 了他 复辟 帝 制 的 阴
作会议上 的讲话中提 出: “ 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
有 理想 、有 道德 、有 知 识 有体 力 的人 ,使 他们 立 志为 人 民作 贡献 ,为祖 国作 贡献 ,为人 类 作 贡献 ,从 小 养成 守 纪 律 、讲 礼 貌 、维 护 公 共 利 益 的 良好 习惯 。 后 来 , ” “ 四有 ”改 为 “ 理想 、有 道德 、有文 化 、有纪律 ” 有 。之 后。 “ 四有 ”人 才思 想被 进一 步 发挥 ,18 9 5年 , 《 中共 中央关 于教 育体 制改 革 的决 定》 指 出 : “ 教育 要 为我 国
谋。12 97年,国民党政府提出要加强国民党对教育的控 制 ,实行 “ 党化教 育 ”的 方针 。 由于 “ 化 教育 ” 的荒 党
谬 ,招 致 国人 非议 ,于是 ,1 2 9 9年 ,国 民党 提 出 “ 民 三 主义 教 育” “ : 中华 民 国之 教 育 ,根 据 三 民 主 义 , 以充
谈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_教育学_...“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数 以亿计的高素质的... 从以上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
从中国引进西方学 校教育制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学校教育价值 ...学校培养目标的当代重建 当代社会变革与教育改革,使得学校的教育价值取也需要转 ...
大学教育中的有关制度和规定,国立大学校以教授高深学术 ,养成硕学闳材、应国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的基本定位从“专门人才”向“劳动者”或“普通劳动 者”转变...
2004 年第 5 期 专题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从而导致了本科 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从通才向专才转变 ...对此 ,有学者客观地指出 “50 年代初 ,我国高等...
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问题分析_教学...普及工作,完成了中等师范教育向专科层次的历史性转 ...的学制,规定了修业年限和招生条件,保障了培养目标的...
历史问题 1949 年以前 , 本 科教育 主要是 通才...导 致了 本科 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从通才向专才转变。... 我 国高等教 育学 习前苏联模 式 , 设置专 ...
教育目的概述 ?我国的教育目的 ?学校培养目标与素质...? (1)区别:教育方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对 ...“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确立为教育改 革目标...
谈技工学校的学制与培养目标唐秋侠 唐秋侠) (辽宁 唐秋侠) 我国的技工学校是...是:技工学校作为一种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它的产生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
生命教育_学校教育新的价值... 14页 8财富值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价.....第二节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当 代更新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几种历史呈现形态: ? 1...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