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 1674-8603(2016)01-0054-03
大鼠牙周膜干细胞分离㊁培养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 努1,李 萌2,赵 盼2,刘 琪1*
(1.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贵州遵义563003;
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 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㊁培养方法与人牙周膜干细胞有着不同之处,分离㊁培养大鼠牙周膜干细胞存在磨牙小㊁牙周膜组织来源少以及拔牙困难等难点㊂然而,在基础研究中,大鼠牙周炎模型的建立应用广泛,分离㊁培养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用以探讨牙周炎致病机制,明确机体内环境改变是否通过影响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导致牙周组织破坏严重与修复困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鼠牙周膜干细胞分离㊁培养方法建立后,可以尝试从干细胞水平为治疗牙周病与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㊂因此,综述分离㊁培养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的可行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十分可观的应用前景㊂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牙周炎;大鼠
[中图分类号] R780.2 [文献标识码] A [doi ] 10.3969/j.issn.1674-8603.2016.01.0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60168)
*
通信作者:刘 琪 Email:liuqi1964@http://doc.xuehai.net
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是牙周组织工程与口腔再生医学中一种重要的种子细胞[1]㊂目前国内外对人PDLSCs 的培养方法已经成熟,主要采用人第三磨牙或正畸患者拔除的前磨牙的牙周膜组织,进行体外分离㊁培养的方式而获得[1-3]㊂由于受到临床取材数量以及医学伦理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有效㊁快速㊁大量的获取人PDLSCs 已成为限制口腔再生医学和相关基础研究进程的瓶颈㊂大鼠牙周疾病模型应用广泛,探索分离㊁培养大鼠PDLSCs 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鉴定大鼠PDLSCs 的生物学性能,将为进一步的机理性实验与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㊂本综述就大鼠PDLSCs 的分离㊁培养方法,细胞的生物学性能,以及应用前景做一回顾总结㊂
1 大鼠PDLSCs 分离㊁培养
大鼠PDLSCs 的分离㊁培养方法远不及人
PDLSCs 方便㊁简单㊂最初的研究尝试利用大鼠的磨牙培养PDLSCs,然而大鼠磨牙甚小㊁牙周膜组织少,
且拔牙较为困难,使得获取大鼠磨牙的牙周组织成为挑战[4-6]㊂此外,鼠类属于低等哺乳类动物㊂研究表明,低等动物组织细胞的分离㊁培养过程中,细胞不易存活,且状态不佳[7]㊂因此,鼠类PDLSCs 的分离㊁培养较为困难,大鼠PDLSCs 培养过程中对获取的牙周膜组织要求更严格㊁培养条件要求极高㊂
近年来,学者提出大鼠门齿相比于大鼠磨牙存
在诸多优势:数目较多(4个),体积较大,牙周膜面积大,能获取牙周膜组织较多;大鼠的门齿不断生长,咀嚼行为能刺激牙周膜组织的再生,获取的PDLSCs 的活性可能较好㊂利用大鼠门齿来获取大鼠PDLSCs 成为热点探讨的方法[8-9]㊂
当前,利用门齿进行大鼠PDLSCs 的分离㊁培养步骤可归纳如下:拔取年轻大鼠的4个门齿(要求门齿无牙周疾病㊁拔除门齿需完整以及去除牙龈牙槽骨等其他软硬组织),立即置于含3%胎牛血清的无菌PBS 缓冲液中;用无菌拔髓针除尽牙髓组织,并用PBS 反复冲洗髓腔与根面,直至冲洗后的液体清亮为止;刮取门齿根中1/3的牙周膜组织并修剪成1mm 3大小的组织块,使用0.3%Ⅰ型胶原酶与Dispase 酶等量混合在37ħ培养箱中消化60min (每15min 震荡一次);加入等量的含血清培养液终止消化,1000r /min 离心5min,弃上清液;少量培养液重悬组织后,均匀致密铺板于直径较小的培养皿中,加入含有15%胎牛血清的α-MEM 培养液,置于37ħ㊁5%CO 2培养箱中培养㊂隔日观察,3天换液,等待细胞长至皿底面积的80%时进行消化和传代[8-9]㊂
这种大鼠PDLSCs 的分离㊁培养方法的主要特
点可总结如下:首先,大鼠磨牙小㊁拔牙困难,则采取拔取大鼠门齿的方法,多个门齿的牙周膜组织共同分离㊁消化后同时置于小型无菌塑料培养皿中,利用组织密集性来获取原代PDLSCs;其次,由于门齿的根端呈开放型,为了保证细胞的纯度和活力,需去净牙髓组织再分离牙周膜组织,消化后大鼠牙周膜组织铺板时需具有致密性;最后,大鼠牙周膜组织的消
㊃45㊃口腔生物医学2016年3月(第7卷第1期) Oral Biomedicine,Vol.7,No.1,Mar.2016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