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撑开周围的混凝土,导致混凝土剥落,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就会大大降低。
另外,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养护不好还会使混凝土遭受冻害。在寒冷地区,如果混凝土在早期没有足够的养护,当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混凝土中的水分结冰。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产生的膨胀力会破坏混凝土内部的结构,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幅降低。
二、养护的基本要求
1、温度控制
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早期,温度对其强度发展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合适的温度范围能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对于普通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始温度最好在5 35℃之间。如果温度过低,比如在冬季施工时,水泥的水化反应会变得非常缓慢,强度增长也慢。这时候就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棉被、使用暖棚等。而在夏季高温时,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裂缝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降温措施,比如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或者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遮阳布等。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更为重要。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不容易散发出去,容易造成内部温度过高,而表面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这种温度差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使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