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网 文档下载 文档下载导航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搜索 请输入内容:  
 导航当前位置: 文档下载 > 所有分类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 上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上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大众文艺

音乐理论

上世 ̄ . E 2 o一 4 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高文婷 (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艺术歌曲”原本意思是“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对社会不平的呐喊及她们内心因苦难而激荡的爱国情绪。作品饱 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它盛行于欧洲 1 9世纪初,

含巨大的悲剧性力量,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典范之作。

特点一是歌词多来源闻名的诗歌,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曲调整个作品中几乎均是弱拍开始,然后以渐弱、下行音乐结有较强表现力,作曲手法复杂。特点二是早年几乎都曾经到西方发达尾,这种形式有助于强化哀伤的情绪,利于歌唱者对音乐形象的的国家游学,接触到先进的和声运用方法和作曲技法,同时他们身上把握。作品虽简短,但十分精炼,结构完整且有戏剧性。抒情旋固有的文化底蕴使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使两者达到了有机律和朗诵旋律随感情之递进而交替使用,堪称一支出彩的咏叹 的结合和统一。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创作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起源上个世纪初,鼎盛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此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多表现出清晰格调,且意境深远、蕴藉隽永,结构精巧、旋律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活,音乐语言和诗歌语言交融结合,从而表现出极其鲜明的

调。在歌唱过程中,把握好气息的连贯和吸气的深沉充分,情绪、语气等变化,音色、音调强弱的转换,这都是完美表现此作品的关键。此外,花音的使用充分表现出女性的特点,从弱拍起是为了凸显“到处”两字,表现出歌女们所经历的苦难很多,她们对社会的不平已经积攒成满腔愤怼,但无处发泄,歌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对不平的呐喊。 二、2 O一 4 O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中国艺术歌曲是西方艺术歌曲传入中国之后,与我国古典诗词相结合而生的音乐作品。它在保留了西方艺术歌曲的特征,伴以诗词转化的歌词,侧重对场景的表现,注重作品人物的内心情感,辅以精致且复杂的声织体。此外,注重对钢琴伴奏的使用也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特征。艺术歌

曲的创作不光是考验创作人对音乐风格的掌握,也对表演者的演唱技巧提出高要求。怎样才能正确掌握艺术歌曲的表演手法?这需要演唱者准确把握作品并正确使用歌唱技巧。 1 .歌词艺术歌曲的歌词通常和文学联系在一起,需要表演者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因为表演者要更具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去相信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唯有深入理解歌词才能在演唱时将自 身融入歌曲中。 2 .音乐语言音乐语言指曲式结构、力度、节奏、调性等内容。一首艺术歌曲,演唱者在表演时除了要注重旋律外,还要知道不同的调式所表现的旋律具有不同的音乐色彩和性格,例如明亮的性格通常是大调,而黯淡色彩则是小调。这就意味着演唱者要认真研究歌曲的旋律特点,把握调式调性演唱,才能将情绪更完美的表现出 来。

时代感和民族感。从l 9 1 9年五四运动开始至 1 9 4 9年新中国成立, 对中国音乐史而言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期间由于很多西方音乐流派与音乐风格的流入,我国传统音乐遭受了巨大冲击,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音乐风格,有人称之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我国近代音乐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作曲家们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开始逐渐转向专业创作发展,原因 有二:一是作曲家开始有留学海外的经历而使他们的创作受影响于西方艺术歌;二是受影响于新文化运动。此类艺术歌曲借助西方歌曲形式来编曲,填上中国古代的诗词,从而创作出兼具中国 古典韵味和西方音乐气息的作品。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演唱实践,对2 O一 4 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2 0 - 4 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品分析上世纪2 O一 4 O年代的中国,处于政治急剧动荡的时期,日本侵华,, ‘大民众处于彷徨无助的状态,苦难人民心中的苦闷无处宣泄。此时的作曲家们借助艺术歌曲抒发内心的不满、愤懑,从而使得本时期的艺术歌曲获得长足发展,产生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此阶段艺术歌曲主要特点是在保留中国传统音乐声调和民族风格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西方音乐技巧,创作出了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极为有突破创新的音乐作品。与此同时,音乐类院校开始设置专门的声乐课,教授美声唱法;学生也开始学习使用西方技巧演唱中国古诗词,为以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为我国艺术歌曲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音乐人才。代表人物如冼海星、聂耳等,《铁蹄下的歌女》正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这首歌曲其歌词是自由体新诗,歌曲 的音乐形式和自由体新诗有紧密联系,因此聂耳的音乐思路并非从某个曲调中变化而来,而是根据歌词的需要,设计了与歌词相配的音乐机构和旋律。 通过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冼海星、聂耳等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家,创作出了很多具有群众性和战斗性的作品,反映出广大人们群众遭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时的困苦生活场景和感情思想。 这些作品为群众喜闻乐见、广泛流传,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铁蹄下的歌女》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诞生的,它主要讲述日寇铁蹄蹂躏大半个中国之时,处于社会最底层、备受压迫和欺凌的歌女们不甘心如此的心情——“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从而发起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进而发起反抗之情。歌曲创作者想借助这种社会底层“弱者” 的形象来燃起群众的斗争热情及爱国精神。作曲者聂耳将这样一个旧社会歌女的那种悲痛的情绪,哀怨的愤怒,沉重的控诉,以 富有戏剧性及内涵的方式体现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歌女内心所怀揣着的激荡的爱国热情。 歌曲在演唱时不单要表达出被欺凌压迫的痛苦之情,更要有 一

3 .韵味把握艺术歌曲中古诗词所蕴含的民族韵味对演唱好艺术歌曲,并完整表达歌词的中心意思至关重要。演唱中对歌词的掌控更多情况下是对语言的掌控。歌词中所蕴含的民族风韵等内容均能从语言上得到体现的。而一首艺术歌曲的整体韵味的把握通常是演唱者对作品内容、背景的了解及表演者自身领悟的集中体现。对演唱技巧的准确、成熟适用,也需要表演者对作品韵味的把

握。 4 .时代背景表演者需要探究创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去挖掘他们创作艺术歌曲时的最初愿景,去理解他们所想表达的内心情感。除此之外,很多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创作者的成长境遇、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因此表演者也应去了解创作者本人及其背后的故事等。

我国近代存有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如《大江东去》《教 我如何不想它》《梅娘曲》《我住长江头》《送别》《渔光曲》 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早年几乎都曾经到西方发达的国家游学, 接触到先进的和声运用方法和作曲技法,同时他们身上固有的文化底蕴使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并使两者达到了有机的结合和统一,甚多曲目至今广为传唱。尊重历史,尊重音乐时代背景,艺术歌曲心灵的感受体现在美好的声音状态,能够完满地表现作品的内涵,体现出真正的艺术美感。

种因愤恨不满而奋起反抗的斗争情绪。准确无误地表现了弱者

1 5 6

上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第1页

TOP相关主题

  • 昆山派创作的艺术特征
  • 20世纪30年代时代特征
  • 20世纪80年代的特征
  • 20世纪20年代时代特征
  • 过故人庄创作年代
  • 试述晏殊词的创作特征
  • 创作特征
  • 民族乐派音乐创作特征

我要评论

相关文档

站点地图 | 文档上传 | 侵权投诉 | 手机版
新浪认证  诚信网站  绿色网站  可信网站   非经营性网站备案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其它行为请联系我们.
文档下载 Copyright 2013 doc.xueha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