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网 文档下载 文档下载导航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搜索 请输入内容:  
 导航当前位置: 文档下载 > 所有分类 > 高等教育 > 医学 > 中西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附_86例病例报告

中西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附_86例病例报告

2003年12月第26卷第4期Dec.2003,Vol.26,No.4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CM

        

1

中西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附_86例病例报告

3

中西结合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

附:86例病例报告

张 娣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四川成都610017)

摘 要:目的进一步探寻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总结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的经验。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前房积血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采用西药常规治

疗的基础上,分早期和后期分别采用血腑逐瘀汤不同的加减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6105%,对照组显愈率4118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本资料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外伤性前房积血有较好疗效。

关 键 词: 前房积血;中西结合治疗;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27617;R77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3)0420013202  挫伤性前房积血系眼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应尽快使积血吸收,减少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现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此病的报告虽有不少,但各自方法不同,疗效也不一致。为进一步探寻对于此病更加有效的中西医疗法,我院自2000年7月到2003年5月,瘀、泻下通腑中药结合止血敏、治疗此病,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86例(86眼),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A(观察组)、B(对照组)两组。A组:4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患眼为右眼者23例,左眼者20例。年龄最大为61岁,最小为7岁,平均年龄为33.0±5.5岁。视力最低为0.04,最高为0.8。B组:4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患眼为右眼者23例,为左眼者20例。年龄最大为57岁,最小为5岁,平均年龄为35.0±4.5岁。视力最低为0.01,最高为1.0。两组病例均为伤后24h就诊,由外伤所致。致伤原因为玩具枪弹、拳击、弹弓、石块、碰撞及其他损伤。1.2 诊断及病例选择标准

[1,2]

(1)诊断依据:采用李氏《眼科全书》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即前房内有积血,表现为前房内有积血液平面或血块或血性房水。部分病例伴角膜擦伤、外伤性散瞳或角膜雾状水肿、高眼压。

(2)病例选择标准:符合前述诊断标准,在受伤后24h内就诊的病例。本资料例均符合前述诊断和病例选择标准。

1.3 临床表现

本资料86度的、畏光其前房积血程度,按]。Ⅰ:<3,Ⅱ级:前房积血占前房1/3:>前房1/2。

根据上述分级结果,A组属Ⅰ级的患者为25例,属Ⅱ级的患者为12例,属Ⅲ级的患者为6例;B组:Ⅰ级为25例,Ⅱ级为14例,Ⅲ级为4例。

本资料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方面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A组(治疗组)

采用以下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7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观察疗效。

(1)中医疗法:以活血化瘀结合泻下通腑为主,以血府逐瘀汤配大黄为基本方进行治疗,并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适当进行加减变化。具体方法如下:①出血期(外伤3天内):当归、赤芍、川芎、枳壳、柴胡、桔梗、川牛膝各10g,大黄炭12g,一般服用3剂;②瘀血期(外伤3天后):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柴胡、生蒲黄、大黄(酒制)、芒硝各10g,一般服用3剂。若出血吸收差,并伴有机化者,加夏枯草6g。

(2)西医治疗:予5%GNS250mL+止血敏2g及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日1次。病员均双眼包扎,取半卧位休息。2.2 B组(对照组)

治疗方法同A组西医疗法,不用中药,疗程和疗效观察时间同A组。

作者简介:张娣,女,1971年2月生;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科中西结合临床研究。

第1页

TOP相关主题

  • 外伤性前房积血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 可乐必妥临床病例分享
  • 临床病例分析
  • 内科临床病例分析
  • 中西医临床医学考研

我要评论

相关文档

站点地图 | 文档上传 | 侵权投诉 | 手机版
新浪认证  诚信网站  绿色网站  可信网站   非经营性网站备案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只负责收集和整理,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其它行为请联系我们.
文档下载 Copyright 2013 doc.xueha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