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缘何成头号大米进口国?
英国《金融时报》寺园惠美子报道
字号
背景
评论打印电邮收藏微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中国有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今,中国的家庭主妇不太可能面临“无米”的窘境。国内大米收成接近纪录水平、供应充足的中国,今年将首次超过尼日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除了个别年份因恶劣天气导致农作物歉收外,中国始终是水稻净出口国,多余的水稻被运往亚洲和非洲。根据美国农业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数据,1998年,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的大米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14%。
然而过去三年里,中国变成了大米净进口国,积极从越南、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进口水稻。
请点击放大
进口量增长的背后,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是中国政府对粮食价格的支持导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促使中国的粮食加工厂采用廉价的外国大米。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Beijing Orient Agribusiness Consultants)农作物分析师马文峰表示:“对企业来说,收购国内大米的成本远高于进口大米的成本,因此他们宁愿进口大米。”
为鼓励农业生产,中国一方面向农民提供补贴,一方面为特定的粮食作物设定了最低收购价,以减少国内大米市场的波动。然而,这意味着某些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脱钩”。
中国政府为国内的长粒大米设定的最低收购价是每吨420美元,而这种大米的现货价格达到了每吨大约600美元,这比越南的大米基准价格高了大约50%。
2012年,中国进口了290万吨大米,相比之下尼日利亚的大米进口量为340万吨。今年中国预计将从国外市场进口300万吨大米,将超过尼日利亚240万吨的进口量。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