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No.6Nov.2011
2011年11月JournalofJili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Edition)
doi:10.3969/j.issn.1007-5674.2011.06.017
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及路径选择
常锐
(吉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作为公民慈善意识的一个子系统,大学生的慈善意识问题既有其特殊性,又与整个社会的慈善事业
密不可分。本文将结合目前大学生对慈善事业的认知不足,尚未形成自觉慈善意识等问题,探讨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路径选择,从而使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倡导者、宣传者和参与者,保持我国慈善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关键词]
慈善意识;慈善事业;大学精神;慈善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674(2011)06-0058-03
业和慈善意识具有开放性、社会化、公正性、广泛性等特征。现代慈善意识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平等、互助、友爱、共享”,即“主张无差别地对待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使全体公民认识到慈善应该是公民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与人们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没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行动。因此,发展慈善事业必须先培养并弘扬现代慈善意识”[5]。慈善意识的强弱反映了人们对慈善和慈善事业的认知程度和认同程度,也决定了人们的慈善参与度,是影响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深层因素。
二、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把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当作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实施,探索慈善意识的培养路径,构建慈善环境,大力传播慈善文化,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又是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慈善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中指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组织调动社会资源,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公民素质,增强社会责任;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1]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社
慈善事业作为调动民间资源、利用社会力量的公益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玉树大地震”等特大灾害之后,大力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显得十分迫切。而缺乏现代慈善意识的内在支撑,很难形成慈善事业发展所需的良性内部驱动机制。因此,“提高公众慈善意识,培养公众慈善观念”[1],将现代慈善观念融入到公众意识之中,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和优势,蕴藏着巨大的热情和创造潜能,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也是慈善文化的践行者、维护者。作为公民慈善意识的一个子系统,大学生的慈善意识问题既有其特殊性,又与整个社会的慈善事业密不可分。
一、慈善及慈善意识
广义上,“慈善事业是一个历史范畴。尽管关于慈善事业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慈善事业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慈善事业是一种救济行为”[2]。狭义的“慈善”可以理解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一项有着实质内容的道德事业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指建立在社会捐献经济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行为,是一种混合型社会分配方式”[3],即“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化保障事业”[4]。
具有开放性特征的现代社会决定了现代慈善事
[收稿日期]2011-07-2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省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问题研究”(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423号)
[作者简介]常锐(1979—),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58—
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常 锐(吉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我省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问题研究” (编号: 吉教科文合字 【2010】 423 第...
关键词: 食品质量安全 人才 培养模式 大学生 中图...首先用圈选工具 (如 :套索工具,路径工具)选取出需...图对对片进行柔化、化、切、载、印 )等常锐剪下...
关键词: 食品质量安全 人才 培养模式 大学生 中图...首先用圈选工具 (如 :套索工具,路径工具)选取出需...图对对片进行柔化、化、切、载、印 )等常锐剪下...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