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论文,值得学中文的本科生借鉴
于是“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花间词得以大行其道。
3、词是唐以后的新的艺术形式
中唐以来,爱情意识开始呈现出勃兴的态势。晚唐诗人李商隐等人,摹写真挚的闺情,捕捉细腻的心绪,代表了唐代爱情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但是近体诗发展至此,在言情方面的“力不从心”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它四平八稳、整齐划一的体制形态,难以扣合波澜起伏的内心情感。“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规范,也束缚着绮情艳思的自然流露。但是这种新的情感心境、审美情趣一旦兴起,就必定要寻找到一种能够避免诗教责难和形式束缚,更加自由地传达心曲的文学载体。在这方面,温庭筠卓有功绩。他采用了长短句这种富有新鲜活力的文体形式,打破了近体诗整齐、单一的格局,具备灵巧多变、音律和谐的特质,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涟漪,成为了那个时代表达幽微隐约的情感世界的最为“惬意”的文学形式。繁兴的隋唐燕乐与高度成熟的近体诗的有机结合,赋予了词体以外在形体和内在情韵两方面所独具的艺术品性。
首先,它使歌辞的制作依据曲谱,由乐以定词,这样就形成了诸多体制格局的规范,具备独特的声律美。其次,歌辞的创作配合胡夷、里巷之曲,必然带有鲜明的世俗性;又由于它是由美色歌妓语娇声颤、袅袅婷婷地演唱,自然也偏向了香艳之路。其三,长短参差、音韵起伏的词体与欣赏者内在的情感节奏又构成了某种微妙的契合,收到了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与前代所有的歌辞形式相比,词体显示出更为灵活、更有弹性的优化趋势,并且进而促发了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境界的生成。而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歌,写身边事抒发内心感情,显示出婉约词的风格。婉约派是在花间派之后,北宋词家延续花间词宛转柔美之风,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故明人提出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词派的词风。
㈡从题材和内容上来看
1、花间派和婉约派内容上大多描写儿女风情
花间派在描写这方面的内容也是多角度的。例如欧阳炯写江南风物、劳 2
虽然婉约派是由花间派发展而来,但 两派之间终究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首先,从...在北宋词 作的高峰为标杆来阅读的,所以认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不能相提并 论...
论苏轼辛弃疾婉约词的异同摘要:苏轼与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著名代表诗人。苏...它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又有其创新,尤其是在内容还有题材上。苏...
摘要】花间词是一种出现于晚唐五代时开风气之先的早期词,是后世婉约 词的...两家风格虽有不同,但所写的宏观上 特质是相同的。他们都词风香软,落笔多在...
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 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在北宋词作的高峰为标杆来阅读的,所 以认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不能相提并论...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 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花间派和婉约派的区别与联系花间词都是婉约词,而...
浅论花间词派诗人温庭筠...并且对后来的婉约词风的形成 起了一定的影响,也许这正是温庭筠词的意义所在。...
但是孙光宪的词除了这样一 些具有花间明显特征的作品外,还有数量不小的咏史怀古...张潆文.Zhang Yingwen 烛光灯影里的婉约词——论宋代婉约词中的烛意象[期刊论文...
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创作方法上这首词都是 优秀的婉约之作! 东坡的婉约词不同与...花间词的“ 以艳为美” 、柳永词的“ 以俗为美 ”相比 ,苏轼的婉约词...
毫无疑问,尽管侧重 点有所不同,但是其婉约词的成因,也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在词的发展史上,婉约词一开始便是词的主要形式,花间词便是 词的最初形式,...
(三)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 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中的花间词大都极力描写女性的姿色、绮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