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论文,值得学中文的本科生借鉴
论花间词和婉约词之异同
“花间词派”之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18家共500余首词,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而“婉约派”继承了晚唐五代“花间派”词风,是花间派的发展。虽然婉约派是由花间派发展而来,但两派之间终究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㈠从社会发展的背景角度来看
1、词产生的社会原因
晚唐时局动荡不安,面对着衰乱的时世,人们既有虚无之中的忧患,也获得了摆脱一切禁锢之后的轻松。社会文化回避那些怒目金刚的刚性文学,转而需要熨贴人心灵的慰藉,使得人们从焦躁、饥渴的状态中求得滋润和平衡。于是,消遣性、柔弱性、日常琐细化的软性文学应运而生。加之中唐以来南方都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步壮大,追求世俗享乐的意识迅速膨胀,进而成为一股声势巨大的文化潮流。曲子词的兴盛正是迎合了这样的趋势,即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所云:“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广大文人沉溺于身心的放纵,本能地开始浅淡情思和轻柔爱意的吟唱,通过绵邈软媚的词作传达出婉约细腻的心曲。这就形成了盛唐以其对事功的向往而有广阔的眼界和博大的气势;中唐是退缩和萧瑟,晚唐则以其对日常生活的兴致,而向词过渡,这正是社会时代的变异发展所使然。
2、词的地域特点
巴蜀地域文化对花间词的发展给予了强大的外部推动力量。天府之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蜀人的生活相当富足,养成了耽于享乐的习性,注重审美的直觉感受和天马行空的奇情异想,而且由于其性情的毕露,又令蜀地文学带上了技巧性、装饰性、炫才性的特点。同时,由于较少受到儒家规范的约束,蜀人多具热情奔放的浪漫个性,自古多经商又形成了其精细的心理特征。所有这些个性特征对于巴蜀文化的发展轨迹具有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全面而又真切地聚焦、凸现在花间词这一富有灵性的艺术活体中。然而蜀人固有的割据自足的观念又诱使他们依仗三川之殷实,豪奢恣游,淫逸成风。晚唐之际,许多文士纷纷避乱于此。他们深知眼前的逸乐不可能久长,所以更加珍惜现世的欢愉,越发地纵情声色,表露出末路狂花般的迷恋。他们带入的浓情艳思、旖旎柔媚的小词,也迎合了西蜀君臣的欣赏口味, 1
虽然婉约派是由花间派发展而来,但 两派之间终究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首先,从...在北宋词 作的高峰为标杆来阅读的,所以认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不能相提并 论...
论苏轼辛弃疾婉约词的异同摘要:苏轼与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著名代表诗人。苏...它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又有其创新,尤其是在内容还有题材上。苏...
摘要】花间词是一种出现于晚唐五代时开风气之先的早期词,是后世婉约 词的...两家风格虽有不同,但所写的宏观上 特质是相同的。他们都词风香软,落笔多在...
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 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在北宋词作的高峰为标杆来阅读的,所 以认为花间词派与婉约派不能相提并论...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 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花间派和婉约派的区别与联系花间词都是婉约词,而...
浅论花间词派诗人温庭筠...并且对后来的婉约词风的形成 起了一定的影响,也许这正是温庭筠词的意义所在。...
但是孙光宪的词除了这样一 些具有花间明显特征的作品外,还有数量不小的咏史怀古...张潆文.Zhang Yingwen 烛光灯影里的婉约词——论宋代婉约词中的烛意象[期刊论文...
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创作方法上这首词都是 优秀的婉约之作! 东坡的婉约词不同与...花间词的“ 以艳为美” 、柳永词的“ 以俗为美 ”相比 ,苏轼的婉约词...
毫无疑问,尽管侧重 点有所不同,但是其婉约词的成因,也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在词的发展史上,婉约词一开始便是词的主要形式,花间词便是 词的最初形式,...
(三)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 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中的花间词大都极力描写女性的姿色、绮 ...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