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
生的自豪感、自卑感;为追求自己身体的外表、满足物质欲望、维持家庭利益等而进行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等。
2、心理自我
是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即个体对自己内在的精神活动和心理特点的认识。如对自己气质、性格、智力、情绪、情感、态度、信念、价值观、理想等的认识;以此为基础产生的自豪感、自卑感;为了追求信仰、遵守行为规范、要求发展智慧和能力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等。
3、社会自我
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对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的意识。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
包括自己在团体中的名望、地位、自己拥有的亲友及经济条件等的认识;以此为基础产生的自豪感、自卑感;为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好感等而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等。
4、理想自我
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所希望的自我形象。
5、反思自我
镜我。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中的反馈层面。
四、自我意识的特性
1、自我意识内容的多重性
2、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
自我意识的矛盾运动是个体进取、发展的动力。当然,判断二者统一的积极与消极意义与否,还在于自我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
3、自我意识整体的形象性
心理学家柯里认为,自我意识的形象包括三个因素:
(1)关于被他人看到自己的姿态的自我觉察;
(2)关于他人对自己所做的评价与判断的自我想象;
(3)关于对自己怀有的某种感情—自尊或自卑等。
4、自我意识个体的独特性
两层含义:
(1)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完善和成熟是一
个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
5、自我意识形成的统合性
一个成熟且心理健康的个体,应对“自我”有一个清晰、完整、持续、相对稳定的概念。
、自我意识的作用
⑴保持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