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0.05),见表1。
苏醒拔管期:三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长及拔管时长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spo2 瑞芬太尼组与地佐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的map、hr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地佐辛组,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与瑞芬太尼组、地佐辛组比较,对照组中咳嗽、不自主体动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 < 0.05),咳嗽及不自主体动主要发生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拔管前,拔出气管导管后均消失。地佐辛组中患者拔管后主诉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瑞芬太尼组、对照组(p < 0.05),见表3。
3 讨论
拔管反应为全麻苏醒期的常见反应,一般与气管导管刺激、切口疼痛有关[2]。拔管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不自主体动及呛咳等[3]。处理拔管反应的方法有多种,如深麻醉状态下拔管、气管内给予局部麻醉药物、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等[4,5]。深麻醉状态下拔管有发生误吸的可能,气管内给予局麻药物不能有效抑制心血管反应,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存在呼吸抑制及延长拔管时间的可能。
瑞芬太尼与地佐辛常用于抑制苏醒期的拔管反应[6,7]。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小剂量瑞芬太尼与地佐辛均可有效地抑制拔管反应、苏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