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9 页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 .天人合一
B .敬天法祖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2.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3.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①③
4.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5.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 .《日知录》
B .《明夷待访录》
C .《变法通议》
D .《天下郡国利病书》
6.“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曰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7.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