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健:《百年孤独》──隐喻框架中的现代神话
美的历史与现实的,“孤独”在《百年孤独》中不仅仅承担了一个民族、一个大洲的沧桑与命运。综观全书,孤独不为具体事件所限定,也不是个别人物在某时某地的暂时的心理状况。无论战争与和平、男人与女人、爱与非爱,还是兴盛或衰颓,孤独随时随地伴着人们。这个原属于个体的精神状态,在此超越了个人和时空,上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层面。这个升华过程,是由隐藏在拉美文化表象之后的《圣经》原型体系来完成的。
《百年孤独》可以说是一部以《创世纪》开始、以《启示录》结束的拉丁美洲的《圣经》。西班牙移民的后代何塞 阿卡迪奥 布恩迪亚和表妹乌苏拉结婚后因担心“猪尾巴孩子”的出生(禁忌)不同房而遭到了邻居的嘲笑。布恩迪亚在盛怒中杀死了邻居。此后,布恩迪亚一家一直受到鬼魂的侵扰。为了躲避鬼魂,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因为偷食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长途跋涉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建起了小镇马孔多。马孔多逐步发展,布恩迪亚家族也人丁兴旺(失去了乐园的人类始祖在繁殖生衍后代中,开始艰难地寻求自己的乐园。而这一找寻过程中始终无法摆脱因违背上帝的意愿而产生的原罪意识)。在经历了内战、种植园和殖民势力的入侵之后,布恩迪亚家族由盛及衰,在一场四年零六个月的大雨之后,马孔多只留下了荒凉和颓败。此时第六代奥雷连诺 布恩迪亚由于和姑妈阿玛兰塔 乌苏拉近亲乱伦而生出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女孩,在一群蚂蚁吞噬这个女孩的过程中,一阵飓风将马孔多吹得无影无踪(上帝用洪水毁灭了充满暴力和腐败的人间)。命中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永远在地球上消失了。正是《圣经》原型性主题和天启示终局结构使《百年孤独》超越了拉美民族精神从而凝结了全人类的心理情感。《圣经》故事式的关于家族起源、原罪、繁衍生殖以至末日来临的循环图式,使孤独成为整个人类生存处境的隐喻。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自从人类的始祖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始终处于一种寻找精神家园的历程中,由原罪意识所带来的焦虑感与孤独感一直伴随着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物质的泛滥和科学的成就导致了西方几千年来的理性王国的解体。上帝死了,旧的文化价值体系崩溃了,而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却没有成型。一个失去了上帝的世界是人为所欲为的时代,一个失去了理性制约的时代是非理性的时代。人们无法为人的存在找到一种寄托,“我感到孤独”──荒诞戏剧《等待戈多》中弗拉基米尔的一句台词,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普遍心理,人们陷入了一个由自己创造的陌生世界,理性也失去了依托。马尔克斯运用《圣经》原型建构起小说的主体框架,在功能上,以象征的方式指示出广泛深邃的意蕴:拉美这块被上帝遗忘的孤独的陆地一直在苦苦追寻自己的乐园,寻找摆脱孤独的方式;在情感上,《圣经》原型连接了西方人几千年来生存斗争和
适应经验的积淀,布恩迪亚家族百年来的兴衰历程正是人类历史的写照。“一个原型的影响力无论是采取直接体验的形式还是通过叙述语言表达出来,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它向我们发出了比自己强烈得多的声音,可以使人心醉神迷,为之倾倒。与此同时它把它正在寻求表达的思想从偶然和短暂提升到永恒的王国之中。他把个人的命运纳入人类的命运,并在我们身上唤起那些时时激励着人类摆脱危险,熬过漫漫长夜的亲切力量。”[1]
二
为了深化这一原型性主题的内涵,马尔克斯巧妙地把拉美本土的时间观念与《圣经》的原型性叙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百年孤独》的循环封闭式叙述,强化了孤独主题。
《百年孤独》的故事情节,是由无数个循环怪圈构成。整部小说讲述的是马孔多由衰及盛、由盛及衰的历史,一百年的历程最后回到了原地,这是一个大循环怪圈。布恩迪亚家族中的前辈近亲结婚生出带有猪尾巴的小孩,到第六代近亲再婚生出带有猪尾巴的孩子,这也是一个大循环怪圈。从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开始,就为摆脱孤独而进行不懈的努力,但最终仍是以孤独收场,始终无法摆脱这个怪圈。
在叙述方式上,马尔克斯将情节划分为若干部分,并将分割开来的每一部分首尾相连,使之既自成体系又不失去与整体的联系。这些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情节片断,以某一将来作端点,从将来回到过去,“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叙述者的着眼点从奥雷连诺上校面对行刑队陡然回到他幼年时认识冰块的那个下午以描述马孔多兴建时的情景,然后又从马孔多回到史前状态,再从史前状态叙述马孔多兴建兴盛,直到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并由此派生出新的情节,这样,作品的每一个故事由终局开始,再由终局回到相关的过去和未来,循序展开并最终构成首尾相连的封闭圈。这种既可以顾后又能够瞻前的循环往复的叙事时态和形式,一往一返,环环相套,织成封闭的圆圈,从而强化了马孔多的孤独形态。
《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形态,一方面与小说的载体──环状的神话相对应:预言(禁忌)──逃避预言(违反禁忌)──预言应验(受到惩罚),另一方面又恰好同小说的总体氛围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是过去(对于人物)、现在(对于叙述者)和将来(对于预言)三个时空合为一体的孤独世界。最后,三个时态在小说终端打了个结并把所有的连环捏在了一起。这样,小说从将来的预言到遥远的过去又回到将来的现实构成一个封闭的大圆圈,这个圆圈的中心正是孤独。这种渗透于小说语言以及整体框架之中的“循环时间”,从表面上来看,是与拉美地方的传统观念
-49-
《百年孤独》将拉美文化与...百年孤独 一 隐嗡框架中的现代神话 蔡健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 ...
2010 《百年孤独》──隐喻框架中的现代神话蔡 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百年孤独》将拉美...
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 架中的现代神话...《百年孤独》的象征性循环框架中,还有更深层的意蕴...所以, 《百年孤独》的时间循环结构,从象征隐喻的层...
》所展示的,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 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 所以,《百年孤独》的时间循环结构,从象征隐喻的层次上看, 表现了哥伦比亚和...
意象是一种隐喻性很强的象征,它是艺术想象的载 体...百年孤独中 虚实结合的写法,展示了一个神话世界,使...就这样作者运用各种手法构成 了一个象征框架。然而,...
一个家族的孤独在此被进一步表现 为现代人共有的...《百年孤独》中 的人们一直处于像《致密伦娜的情书...用 一个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隐喻高度浓缩地概括和预言...
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 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 又有现实主义...五、诺奖评语瑞典文学院在给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评语中说,作者在《百年孤独》...
这方面的研究有:唐霞的《希腊神话与英美文学教 学...《现代世界的精神分裂者》 ;张丽娟的<百年孤独>对话...《人世兴灭的隐喻——<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的...
一个特点便是小说建立了一个在过 去、现在和将来间重复循环,充满象征的神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百年孤独》中的“荒诞性”是不同 于“后现代文化”...
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 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 史、以及...
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现代文学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尤 其是《百年孤独》...然而在《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这本不朽的经典名著里面...
《百年孤独》的后现代解读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结合起来,在叙述中又糅台了古印第安民族的神话传说?...在全篇娃于憾叙大框架的太前提 下.这种手{去的蠡...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