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十四:风筝
教学内容:苏少版美术教案——风筝。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了解风筝左右对称的特征,苏少版美术教案——风筝回忆放风筝的场景、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
教学难点:把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的亲身体验加以表现。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导入新课:提问:你玩过风筝吗?都玩过哪些风筝?
2、欣赏多种风筝,了解左右对称的特征:教学生如何玩风筝,从风筝结构与放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风筝能平衡飞在空中的起码条件就是左右对称。同时欣赏课本中的风筝,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美,它不仅是对生活中动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提炼、美化。
3、展示风筝的照片,直观体会风筝的多种样式。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风筝。
4、放映录像,观看风筝的艺术节的录像。
5、把自己放飞的场景或是录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画面表现出来。
6、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修改画面。
二、拓展:
研究风筝的飞行原理以及它和飞机飞翔的原理的关系。
风筝,最早的称呼叫纸鸢。相传春秋时鲁国的建筑工匠鲁班制造过会飞的木鸢,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到了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个竹哨,声音象筝一样鸣响,所以又叫“风筝”。
据说西汉时的大将韩信利用纸鸢在战争中作为军事信号用。南北朝梁武帝时,河南侯景叛兵围困台城,守将梁武帝的儿子萧纲把纸鸢放到天空,向外告急。
在民间,风筝既是游戏的工具,又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
板鹞又名南通板鹞以其形同门板而得名,以巨大、彩画、布满哨子、音色宏亮而成特色。大六角风筝最常见,数个小六角风筝并联在一起,可以变出“七星串联”、“十九星串联”等样式。彩画多用红、黄、黑色,与蓝天白云形成对比。板鹞 上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哨子,最大的哨子称“嗡声”,用大葫芦做成,形同大木桶,发音如大提琴;小哨子用栗壳、百果壳等做成,发声尖亮 。
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一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桶形:
风筝ppt PPT课件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 风筝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09语文教育 姜霖 导语设计 有这么一群孩子, ...
风筝知识大全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风筝知识大全 基本简介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 2000 余年。相传“墨子为 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 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 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 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 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21岁时的鲁迅 ...
鲁迅 背景知识:《风筝》选自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 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 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作者20年代内 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 教案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
作品介绍《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 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风筝》发表后,它的抨 击传统的封建儿童教育思想锋芒毕露,...
最初 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yuan),后 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在纸鸢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
⑵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文章就叫——《风筝》 (放幻灯)它,是我国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作 品。 (放幻灯:鲁迅先生简介) 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和小兄弟之间...
6、风筝_课件4(32p)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鄂教版七年级所有课件,包括课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 三月三 苏红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
1.按风筝的形象分类 2.按风筝的构造分类 3.按风筝的功能分类 4.按风筝的大小分类 (一)、鸟形风筝(二)、虫形风筝 (三)、水族风筝(四)、人物风筝 (五)、...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