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杨小凯与林毅夫之争
刘正山 原创 | 2008-10-03 16:49 | 投票
标签:后发劣势 林毅夫 杨小凯 模仿 干中学
制度创新:模仿与干中学的权衡
——评杨小凯与林毅夫之争
刘正山
(《经济学消息报》2008年NO31)
开始于2002年的林毅夫与杨小凯之间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至今仍未尘埃落定。尽管当事人之一的杨小凯已经于2004年7月7日英年早逝。
这场争论源于杨小凯的一篇文章和两次演讲。1999年12 月,任教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系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的杨小凯教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表了一场演讲,介绍西方研究中国经济的两派不同观点 之间的争论。在演讲中,杨小凯教授阐述了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关系。他认为,经济改革只是宪政转型的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是制度与技术的创新,而这 些都是在给定的宪政制度下完成的。
在讲座进行的过程中和讲座结束后,参与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林毅夫教授提出,用激进改革并不能真正实现宪政转型,但这种改革对经济的破坏是直接和立即的。 因此,渐进的改革比激进的改革好。茅于轼教授认为,在现实的改革过程中,必须选择在现实情况下可行的改革办法,任何一个改革策略都是路径依赖的。但林毅 夫、茅于轼等并未对宪政转轨论进行系统评论(参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9年第47期)。但这时只是“林杨之争”的萌芽。
此后,由萨克斯、胡永泰和杨小凯共同撰写的《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Jeffrey Sachs, Wing Thye Woo and Xiaokai Yang, “Economic Reforms and 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Vol. 1, No. 2 (Nov. 2000), pp. 435-491),被译成中文在香港《信报》财经月刊2000 年4月号、5月号和6月号分三期连载。相关的论文在内地《开放时代》2000年第9期,《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0月13日;《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7期等媒体发表或登载,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
2001年12月1日,杨小凯在天则经济研究所发表《后发劣势》的演讲。杨小凯教授提出,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后发 国家有“后发劣势”。他
70 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 评杨小凯 、林毅夫之争 苏 振华 3 内容摘要 杨小凯教授和林毅夫教授之间关于经济增长与宪政的关系的争论引起学界的广泛...
杨钊礼佛与杨小凯林毅夫之争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由此联想到近来...大家对真维斯有一个共同的评 价: 真维斯对员工很刻薄。 有一个朋友说他一直想...
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评林毅夫与杨小凯争论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后发... 评杨小凯与林毅夫之争 5页 免费 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后发... 暂无评价 3页...
也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_对杨小凯_林毅夫_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_的一些看法_... 评杨小凯与林毅夫之争 5页 免费 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后发... 暂无评价 3页...
也谈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_对杨小凯_林毅夫_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_的一些看法_... 评杨小凯与林毅夫之争 5页 免费 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后发... 暂无评价 3页...
诺奖委员会再根据得票最多的前五名进行独立的评 选。所以,中国经济学想得到诺...林张之争十余年 杨小凯也许能预料到今天的论战。新世纪初年,已经旅居海外多年...
C2002010 2002 年 7 月 18 日 1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与杨小凯教授商榷 林毅夫* Jeffrey Sachs、胡永泰和杨小凯在 《经济学(季刊) 》本期发表的《经济...
后发劣势_对后发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层思考_兼对杨小凯_林毅夫教授文的回应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后发劣势_对后发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层思考_兼对杨小凯_林毅夫教授文...
2003-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_与杨小凯教授... 争 , 但经济发展的绩效很差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评... 3页 1下载券 后发...
林毅夫 注:复旦大学韦森教授主办的杨小凯逝世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的口舌之争,则应该... 后发劣势VS后发优势--评... 3页 1下载券 林...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