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课程
平时作业
第一章 “世界遗产”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和世界遗产组织成立源于保护埃及人类文化遗址的一次国际救援行动——“ 阿布辛贝勒 运动”。
2、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17次全体会议,76个与会国正式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迄今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达到 187 个,是全球影响极其深远的国际公约之一。
4、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通《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截止2010年11月全球各国(地)被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 213 项。
5、“世界遗产”管理中心评审组由两个专业组织构成:一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ICOMOS);二是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6、 2012 年“世界遗产中心”第一次公布《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1年6月列入该名录的各国濒危遗产地有35处。
7、“文化遗产”入选标准有 6 条;“自然遗产”入选标准有 4 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标准有 4 条。
8、截止2012年7月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各国(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物质性遗产项目总数有 962 个,分布在全球约153个国家。其中“文化遗产”景观有 745 处(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景观有 188 处;“文化自然双遗产”景观有 29 处。
二、名词解释
1、“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全人类公认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这类遗存具有稀缺性、杰出性、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四大特征。
2、“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科学、历史学、美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地带。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文物、建筑群和各类遗址。
3、“自然遗产”是指大自然中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学生物学形态、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及具有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的地区。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地生结构自然面貌、濒危物种生态区和自然美地带。
4、“文化自然双遗产”是专指独特地融合文化与自然因素,并完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性物质遗存。
5、“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国(地)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杰出价值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如庙会、歌圩、传统节日庆典等)。
三、选择题
1、连线优势遗产类别与洲别
吕斯斯《中国“世界遗产”... 暂无评价 11页 免费 中国41处世界遗产(2011....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课程 平时作业 第一章 “世界遗产”基本知识 一...
吕斯斯《中国“世界遗产”... 暂无评价 11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通... 校通选课:中国旅游景观(世界遗产)平时作业 10,9校通选课:中国旅游景观(世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