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言感觉、陶冶学生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受环境条件、见识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朗读兴趣,给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一些途径入手。
一、注重课堂朗读示范的艺术性,诱发学生朗读兴趣
教师成功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范读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学生产生的效果比放录音更为直接,范读的正迁移交效应也更为明显。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练好朗读的基本功,充分发挥范读的艺术功能,把学生带进教材所描绘的各种境界之中,从而达到诱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1、以真情感化学生。教师的范读要注重自己的情感投入、渗透与传达,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当教师朗读到最几句“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教师凭借课文中对志愿军战士情感的深切体验,进行深情、激越、难以割舍的动情范读,学生很容易感染。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当教师朗读到“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教师激动、敬佩、沉痛的语调,已经让全体学生泣不成声,热泪连涟。
2、以美情激化学生。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技巧娴熟、流畅自然的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效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如《桂林山水》的2、3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语句有序、音调优美、意境引人、感情酣畅,多个“啊”字的出现,加上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描写逼真、生动感人、读来节奏鲜明,顿挫响亮。两段文字,层次清晰、如诗歌重叠回旋、激情昂扬,完全是一首美妙的抒情曲子。教师在课堂上绘声绘色的范读,向学生传递语言丰富的美感和课文内在神韵,展现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让学生获得朗读艺术的享受,学生对课文情不自禁,也会抑制不住的动情的吟哦起来。
二、注重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性,激发朗读兴趣
朗读是一种视觉、发声器官、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注意和兴趣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教学中,朗读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变换花样,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齐读与指名读。这是最常用的朗读方法,两种方法可以交叉使用,做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指名读,有针对性,可以有的放矢。打好齐读的基础,保证齐读的质量。齐读则做到全员投入,面向全体,但是齐读过多,会影响整体水
我要评论